彩神

推薦 新聞文化評論演藝院團文物特產鉤沉非遺汽車藝苑歷史娛樂畫家書法家旅游游記收藏美食
億點網 > 文化 > 正文

寒食清明節是旅游的節日

發布時間:2022-04-04 17:12  |  來源:億點網  |  作者:杜國華

1.jpg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4月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國文聯、山西省委省政府、中央電視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書協、中國美協、山西省電視臺、晉中市人民政府、介休市人民政府、綿山風景區等單位共同舉辦的“我們的節日——寒食(清明)文化節”。將綿山作為“寒食清明文化之鄉”(中國民協頒發證書及牌匾,山西省文化廳頒發“寒食清明文化”為省十大文化品牌)。自此寒食清明文化之鄉的源地也塵埃落定,花落介休綿山。

1.jpg

2005年6月17日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聯合下發文件《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意見》,明確指出“積極倡導文明、和諧、喜慶、節儉的節日理念,努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節慶文化,引導人們科學認識和把握傳統節日習俗,剔除封建糟粕,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使民族傳統節日成為展示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陣地,成為弘揚和培育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渠道。”寒食清明節演繹了國人對祖先的思念,對先賢的崇敬,對宗族、民族及國家命運的祈禱。針對目前寒食清明文化在民間的傳承環境與發展現狀,很有必要提升寒食清明文化的特質與精神品格。大力弘揚寒食清明節的文化精神,以此來強化其固有的文化活力,要加強學校教育,開展寒食清明文化精神的宣傳,并在學生當中開展健身活動,擴大祭祀英烈的范圍(抗日救國、抗美援朝),擴大寒食清明文化的影響,通過多種方式重建民眾對寒食清明文化的價值觀,使其內涵廣為人知。

1.jpg

說起清明節,就不能不談到寒食節。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賢人介子推的。春秋時晉文公(重耳)與介子推等諸臣逃亡去國十九載,返國后封賞功臣,獨介子推無封無賞。子推鄰居解張作《龍蛇歌》而諷之:“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返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雨露。一蛇羞之,槁死于中野”。子推遂偕母隱于綿上山(今山西省介休市東南)。文公悔悟,燒山逼令出仕,子推抱樹焚死。時人為悼念子推,于其忌日禁火冷食。后相沿成俗,謂之寒食節。介子推之事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祿亦弗及。……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汝偕隱。"遂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1.jpg

“清明”一稱最早記載于周代,在漢代作為節氣而真正形成。西漢完整記載二十四節氣的《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公元105年,漢武帝命太史令司馬遷等制訂了《太初歷》,從此,中國歷法兩千多年再無大的變化,這對于清明節的具體日期確定在公歷4月5日前后,起到了重要作用。“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三月天。”關于清明,《歲時百問》講:“萬物生長于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三統歷》云:“清明者,謂物生清凈明潔。”明·張岱《夜航船》亦講:“清明萬物齊于巽。巽,潔也,齊也。清明取潔齊之義。”時至清明,已入深春,鶯飛草長,清波粼粼,桃紅柳綠,風清景明。所謂“交”清明,就是進入了清明這個節氣,節氣也稱氣。古以五日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稱候應。清明三候是早在《逸周書·時訓解》即有記載:初候桐始華(華,即開花);二候田鼠化為鴽(ru),牡丹華;三候虹始見。(鴽是鵪鶉一類的鳥,“田鼠化為鴽”,是古人的一種錯誤認識。)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寒食節大致在清明的前一二日,亦有前三日之說。南朝·梁·宗懔(lin)《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隋·杜公瞻注:“按歷合(寒食)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介子推三月五日為火所焚,國人哀之,每歲暮春為不舉火,謂之禁煙。”到唐代朝廷明文規定,寒食節禁火三日,具體日期為:冬至后一百零四天(俗稱“大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俗稱“官寒食”),冬至后一百零六天(俗稱“小寒食”)。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節矣……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墳,但冬至后一百五日最盛。”在山西大部分地區(太原至介休一帶)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寒食花開千樹雪,清明火出萬家煙。”到了唐代,寒食與清明兩節由于日期相近,便逐漸融為一體,幾乎成為“同一個節日”。唐·元稹《連昌宮詞》云:“初屆寒食一百六,店舍無煙宮樹綠。”俗諺亦云:“冬至離春四十五,一百零六到清明。”也就是說,冬至后一百零六天,既是寒食節,又是清明節,可見兩節已漸漸“合二為一”了。據唐·杜佑《通典》載唐玄宗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制曰:“寒食上墳,《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廟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許上墓,同拜掃禮。仍編入五禮,永為恒式。”至此,寒食節被作為“用展孝思”的“法定節日”確定下來。俗話說:“清明到,兒盡孝。”唐·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冥寞重泉哭不聞,瀟瀟暮雨人歸去。”由于寒食節禁火,故清明節取火曰請新火。“從來禁火日,會接清明朝。”在清明這一天,皇帝亦將新火賜予近臣,以示恩賞。唐·韓翃《寒食》詩寫的便是公侯大臣受皇宮賜火:“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氣候轉暖,萬物復蘇,正是春耕春種的最佳時機,田間地頭到處是農民忙碌的身影,民諺常說:“清明谷雨兩相連, 浸種耕田莫遲延。”在初唐時期,寒食節就已經風靡全國,不僅“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煙”寒食節、清明節成為“法定假日”,亦始于唐代。據宋·王溥《唐會要·休假》:“(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二月二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又曰:“大歷十三年(公元778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以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貞元六年(公元790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準元日節,前后各給三日。"”寒食一日,再加前后三日,共計七日假,相當于近年來的“黃金周”啦。宋承唐制,寒食節、清明節亦放假七日。北宋·龐文英《文昌雜錄》:“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南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北宋呂原明《歲時雜記》:“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間以(冬至后)一百四日始禁火,謂之私寒食,又謂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掃祭先塋,經月不絕,俗有"寒食一月節"之諺。”西周以來,墓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認為“夫祀,國之大節也”,孔子甚至說:“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古人對祖先“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從而使節俗上升為禮俗,祭祖成為約束和衡量人們日常道德規范的依據。漢代風俗與禮俗開始融為一體,《后漢書·明帝紀》注引《漢官儀》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寢于墓側,漢因而不改,諸陵寢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三伏、社、臘及四時上飯。”寒食清明節祭祀祖先的真正源頭,正是延續周秦習俗而來的墓祭習俗,只不過,在周秦乃至兩漢,這種祭祀祖先的活動并沒有明確在寒食清明日,更談不上寒食清明節了。所以寒食清明節祭掃只是其眾多祭掃之一。寒食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源自于晉文公朝綿山介子推)、親近大自然的有益旅游活動。

1.jpg

于丹教授曾經說現代人很怕孤單,因此“就連寒食清明節也發‘快樂’短信,這已經遠離了慎終追遠的生命尊嚴”時,于丹教授認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嘛,而你卻“居然將一個清明節也過得那么熱鬧”,不是沒心沒肺么?但我要說,真的這么以為的話,則此言差矣。那個似乎只該悲從中來的清明節,只是杜牧筆下的清明節,由于唐代以后,寒食、清明既是“法定節日”,又是“法定假日”,所以除了祭祖掃墓而外,尚有春游、踏青、插柳、放風箏......眾多風俗。唐玄宗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馬上廢秋千。”“蹴鞠”,蹴是踢,鞠是球,類似今天的足球。唐時宮中每年寒食節宮嬪競秋千,《開元天寶遺事》:“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競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唐玄宗稱之為“半仙戲”。張籍《寒食內宴二首》之一:“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赴“國宴”,大家一起吃冷飯。宮中美人表演打馬球。王建《宮詞一百首》之八十一:“寒食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宮中女性在寒食節的時候玩蹴鞠游戲,也稱“白打”(有認為是指兩人對打,亦有認為是指非對抗性玩法),優勝者受賜金錢,稱“白打錢”。張說《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應制》:“便幕那能鏤雞子,行宮善巧帖毛球。”據《玉燭寶典》和《荊楚歲時記》等書記載,寒食節將雞蛋(應該是熟的)染上彩色,并且加以雕鏤,放在盤子里擺設或者相互饋贈。毛球是用皮子制作中間以毛填充的一種球,足踏或者杖擊為戲。羅隱《寒食日早出城東》:“不得高飛便,回頭望紙鳶。”紙鳶就是風箏。杜淹《詠寒食斗雞應秦王教》:“寒食東郊道,揚鞲(gou)競出籠。”在寒食這天斗雞。張說《奉和圣制寒食作應制》:“斗敵雞殊勝,爭球馬絕調。”斗雞,打馬球。皮日休《洛中寒食二首》:“擊鞠王孫如錦地,斗雞公子似花衣。”打球、斗雞。李山甫《寒食二首》之一:“風煙放蕩花披猖,秋千女兒飛短墻。繡袍馳馬拾遺翠,錦袖斗雞喧廣場。”蕩秋千、打馬球、斗雞。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踢球、蕩秋千。盧綸《舟中寒食》:“斗雞沙鳥異,禁火岸花然(燃)。”禁火時節,花朵綻放,就像點燃的火焰。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之十六:“何處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瓏鏤雞子,宛轉彩球花。碧草追游騎,紅塵拜掃車。秋千細腰女,搖曳逐風斜。”在雞蛋上雕鏤圖案,擊打鮮艷的彩球,踏青,祭掃,蕩秋千。駱賓王《鏤雞子》:“幸遇清明節,欣逢舊練人。”“舊練人”指的是熟練掌握雕卵技巧的人。諺云:“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又云:“清明去踏青,不害腳疼病。” 

1.jpg

晚唐詩人溫庭筠的《清明日》在歷代一百余首清明詩中,一枝獨秀:“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馬驕偏避幰(xian),雞駭乍開籠。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溫庭筠此詩,便是寫人們在清明節外出踏青的喜悅心情,短短四十字,充滿詩情畫意,畫面豐富多彩,嘆為觀止。唐末詩人韋莊的《長安清明》,寫清明時的人事和景物,語言清新:“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此詩妙在尾聯點出“風光似昔年”,“記得承平事”,透露出對盛世的懷念。在唐代以前,沒有任何朝代為寒食清明節安排專門假期休閑,規模如此隆重,習俗如此豐富,而唐朝人的寒食清明情懷,也因為詩歌的鼎盛、輝煌,詩人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情懷,而千姿百態,豐富多彩,足可窺見燦爛、繁榮的大唐氣象。

唐朝人的寒食清明節,超越前朝,開啟后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成為氣象博大的歷史奇觀。宋·范成大《春日田園雜興》有句:“桃杏滿村春似錦,踏歌椎鼓過清明。”唐·元稹《寒食日》亦云:“今年寒食好風流,此日一家同出游。”因而清明或曰寒食庶幾成為一個“旅游節”了。程顥(hao)筆下還有“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的清明節,看,玩兒得高興,家都可以忘回。與程顥同朝的吳惟信還有“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那架勢比今天的發條短信不知“快樂”幾千倍。難道從那個時候起,人們就已經遠離了生命尊嚴嗎?是的話,則現代人的做法也沒什么好責備的了。

1.jpg

如果說,程顥、吳惟信們的句子只是詩人的夸大其詞,只有兩三分卻說成八九分,那么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所記載的寒食清明節盛況,完全是平鋪直敘,可以進一步參照。我們看到,自寒食到清明那三天,從皇家到百姓莫不傾巢出動,致城內幾空而“四野如市”。官方有官方的做法,“禁中前半月,發宮人、車馬朝陵,宗室(廟)、南班、近親,亦分遣詣諸陵墳享祀,從人皆紫衫,白絹三角子、青行纏”,官方行為嘛,費用當然“皆系官給”,全由公款埋單。普通百姓呢,在掃墓之后,“往往就芳樹之下,或園囿之間,羅列杯盤,互相勸酬。都城之歌兒舞女,遍滿園亭,抵暮而歸”。來的時候,“各攜棗糊、炊餅(介休有“蛇盤兔”“子推燕”“鍋盔”“火燒”“富塌塌”)、黃胖(土偶玩具)、掉刀(戰刀玩具)、名花、異果、山亭(泥制玩具)、戲具、鴨卵、雞芻,謂之‘門外土儀’(專作禮品的土產)”。有轎子的,“即以楊柳、雜花裝簇頂上,四垂遮映”。這三天之中,“但一百五日最盛”,所謂“一百五日”,就是從上年冬至開始數起的第一百零五天,正是寒食清明合二為一的這一天。整個節日期間,小販與游客如影隨形,“賣稠餳(介休貫餡糖)、麥糕、乳酪、乳餅之類”(廟會的形成)。傍晚走的時候,“緩入都門,斜陽御柳,醉歸院落,明月梨花”;而“諸軍禁衛,各成隊伍,跨馬作樂四出,……其旗旄鮮明,軍容雄壯,人馬精銳,又別為一景也”。寒食清明節時還有施鉤(即拔河)、摔跤、踢毽子、擲沙包、打石塊、斗雞、吟詩、書畫、謎語等眾多風俗。

我想,這樣的“旅游”這才是寒食清明節的真正內涵吧,后來的人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把這個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日子,有著深厚文化內涵的“旅游節”“越過越窄”、窄得只剩了掃墓。振興傳統節日的呼聲動輒震天響,但我們的學者在傳播文化的公開場合卻還“開黃腔”,可知振興之難。寒食清明節是旅游節!旅游的內容是什么呢?超越古人還是落后呢?旅游的怪相怎么更正呢?


本文鏈接://xfhsw.com/article/culture/2022/04/1643.html
上一篇:春來食野滋味長
下一篇:《玉蘭七唱》雅俗共賞
相關圖集
相關文章
春來食野滋味長
“白云深處憨眠好,野菜添油滋味長。”《黃帝內經》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孕育了一整個冬天的各種食材在春天破土而出,開始展露美味的生機,古老民俗... 文化 2022-04-08 17:07:19
寒食清明節是旅游的節日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4月由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國文聯、山西省委省政府、中央電視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書協、中國美... 文化 2022-04-04 17:12:58
《玉蘭七唱》雅俗共賞
三月京城,春風蕩漾。位于石景山區的北京國際雕塑公園,銀花紫萼,煞是驕人。這里正舉辦一年一度的玉蘭文化藝術節。在公園中,有一幅隸書八條屏《玉蘭七唱》格外亮眼。聯與書作... 文化 2022-03-28 21:54:16
呵護未來
和煦的春風帶來了百花的芳菲,綻放的生命繪上了明媚的顏色。宜人的時節,萌生云淡風輕的心靈;飄逸的幽香,挾裹遠離塵囂的空靈。孟母三遷,知善惡,學禮儀,春暉寸草造就了一個... 文化 2022-03-26 11:51:16
今日春分 春和景明
春和景明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3月20日,今日我們迎來春分節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春分是... 文化 2022-03-20 10:50:54
江苏五分-彩神 百姓快3-通用APP 彩人间(浙江)集团有限公司 彩乐园(广东)集团有限公司 1分6合-通用APP 购彩中心-安全购彩 彩天下-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