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

推薦 新聞文化評論演藝院團文物特產鉤沉非遺汽車藝苑歷史娛樂畫家書法家旅游游記收藏美食
億點網 > 文化 > 正文

水龍吟

發布時間:2022-01-08 22:12  |  來源:億點網  |  作者:王芳

沁河出發了,歪歪扭扭的,開新路,脫枷鎖,一路向南,攬盡山河行藏,閱盡人間瑰色,奔向自己的歸宿。沁河的目標是前方,是浩闊江天之處的黃河,是遠上白云間的黃河,無懼艱難險阻,就像堅忍不拔的中華先祖,雖九死而不改初衷。

就在群山之間,它把沁源和安澤甩在身后。行至沁水地界時,因緣際會,凝聚成一條龍,一條中華龍,騰云飛躍,湛湛對青天。龍,便是龍,它噓氣成云,飛沫為雨,以不動之身形,變有形之云霧,與萬物和鳴。

與萬物相交相融時,發龍吟之聲,鳴于九皋。


一吟,天回應。

白日里,天是透亮的藍。

夜晚時,天穹捧出滿天星斗作回應。星空里,宇宙間的存在,都以星座的方式歸位。我們的祖先留下一句話,“一顆星星對應一個人”,也難怪,哲學的溫暖的遺言,在工業文明制造的巨大燈光秀面前,只有找到暗夜星空,背離科技與現代,回到原始的寂靜,才能有古今電波的對流。

龍吟時,沁水洪谷接收到了,奉獻出山谷的暗夜。星空下的人,也接收到了,在觀察的延伸里,飛瀑的流星,晃動的銀河,都隨同穹宇慢慢退向宇宙深處,退到64億公里外的暗淡藍點,地球也從一顆星到一顆塵埃。

在巨大的宇宙里,人,太渺小。


二吟,山回應。

太岳山如一枚樹葉,把葉柄伸給沁水,太行山從燕山起勢,騰伏如巨龍,把龍尾甩向沁水;中條山從華山下起步,如魚游弋,魚尾擺向沁水。葉柄、龍尾、魚尾在沁水匯聚,沁水便不知道自己的形狀了,但并不妨礙知道群山峰立意味著什么。

山脈山峰動靜參差,守護著一個如畫江山。

要守護植物。山便在幾億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形成中國三大階梯地勢之后,頑強地活著,植物死了,它也會半死不活。山要努力給植物以滋養,植物們長成樹,長成藤,長成植被,長成林。

要守護動物。山便在堅挺地活著時,變出食物鏈,一環扣一環。于是,動物們也活潑潑地奔跑嬉戲著,與植物眉來眼去。這些活物和山一起,籠成了一個生態圍城,圍起了沁水。

山,都是這樣的吧?有人會問。不,有多少山被開采到消失蹤影,有多少山不適合植物生長,而沁水的山收到龍吟之聲,便成煙嵐霧靄之朦朧。


三吟,水回應。

說起來,沁河于沁水,不是唯一的水。沁水的水,是萬流匯聚。

走在任何一處,都有溪流與你如影隨形。

那水,清澈,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臨水照花人,顛倒形影,眉眼盈盈;那水,善解人意,順山順路順心順情,它不與你爭辯,不與你陰謀,就只是陪伴,人們怎么搓揉它,它便怎么來,大善無形。

水是山涵養出來的,仁者智者之說,水佯裝不知,一路奔流,不知懈怠。遇到哪個村莊,就與哪個村莊同名,甚至與縣城同名。只有幾條大的河流會被賦予名字,梅河、沁水河、龍渠河、楊河……或有古之風雅,或狀地理形勝,或有地域傳承。

河流和山川共同規定了人們出行的道路,幾千年都沒變過。或許可以這樣說,水,指引著人類,從古到今,從歷史到現實,從當下到遠方。

收到龍吟之聲,眾水如聽“秦王破陣樂”,如雷如歌,歡快地舞蹈,成霧成云成冰成霰成雹成雨成雪,雨舒云卷,西風殘片,沁水由此被畫成北方的江南。


四吟,村回應。

蒼山如黛,山花鮮艷,蜜蜂聞訊而來,成群結隊。

蜜蜂王國里的勞動歡歌、生死殘殺早已是常態,但蜜蜂的終極任務,在人類看來是為自身提供服務的,從食到醫。蜜蜂和蜂蜜,不僅僅是偏正詞組的動態轉換,還是從自然中汲取營養的過程。

蜜蜂在取食的同時,也加速自然界的著粉結果,是一個良性循環,人與自然的選擇,蜜蜂給出蜂巢狀的思考。

當這樣的自然選擇成為一個村莊展現給世人,稍微變通一下,就成了美景,倒也是一種創造。

杏則村的弄巷,山與河環繞。那些土墻、土屋、土路,有桃花源的閃爍與間離。陽光下,向日葵和蜀葵花笑臉迎客,美麗的小村,有愛的味道,陽光的味道,思念的味道,遠離塵世的味道。這些味道氤氳成一種情調,是屬于心靈感悟和藝術趣味雙向溝通的、宛如塵世之外的舒展和愉悅的、略帶傷感卻明亮的生活氣息。

收到龍吟聲,小山村以無數石磨盤的萬眼回應。


五吟,景回應。

一條湘峪山谷之水,如碧玉簪,插在大山的青絲之間。

臨水面山,一座古堡,堅實地長出來。它是兼具防御與生活實用兩種功能的,從明到清,經歷了幾百年歲月。戰爭已在刀光劍影后,隱沒于線裝書間;那些人,穿梭在城堡內,漁樵耕讀。經史子集、麥菽稻稷、牛羊雞狗、魚蝦柴火、子庶繁衍,一點兒也不違和,都是悄悄地、和諧地進行,沒有寫入史書,卻得以口口相傳。

四百年,龍吟聲不絕,人們早已與古堡融為一體。建筑的本意,即便再如藏兵洞般迷宮疊繞,也會走遠如古畫斑斕。

高臺上的西文興村,依然層疊在山河之間。柳氏一族從河東遷來,守柳氏之風,隱世間鋒芒,錘煉自己的氣節。出將入相過,經世緯業過,寶劍閃過寒芒,書聲震過屋瓦。一家一族的興衰,凝固在木雕石雕里。一刀一刻,一板一眼,雀替、垂花、闌額、影壁、牌坊、石獅,飽含著其家族的慧思與寄托,哪怕世人遺忘柳氏,而這些精美的物件會代替歷史說話。

幾百年,風卷龍吟,柳氏成了傳說,房屋成了文物,人,消隱成山河之中的線形背景。

還有竇莊古堡和更多的民居,這些古堡和民居,自成風景,是長在沁水之上的屬于明清時期的三晉建筑意,無妙心者不可得。


六吟,人回應。

一聲一聲,龍吟聲如笛如簫,或深沉,或細碎,或如松濤,或如水拍浪涌。終于,站在歷史長河里的人,一一回應了。

荊浩來了,隱入沁水的群山中,吸山川精氣,吐水霧如虹,靈魂暢游于天地,日日吐故納新更新肺腑,終成一幅《匡廬圖》。山的嶙峋垂落成線條美,樹的蓬勃皴染成參差美,水的潺湲零落成流動美,竹籬、扁舟、長堤、瀑布、煙嵐點綴其中,是那樣寂靜,那樣渺遠,是褪盡鉛華后的大風雅。一幅水墨,點亮了五代的藝術天空,古老山河留下了生態證據。

孫居相、孫鼎相來了,建古堡只是他們順手而為,他們的使命是守護明朝江山,但大明朝最后的黑暗順帶著埋葬了他們。史書對他們著墨不多,也許只有故鄉的人牢牢地記住了他們。

那龍吟,是把柳氏族人從河東蒲州虞鄉接到此地的慈悲,讓此地接大唐柳宗元文脈,興文偃武,壯其山河。

那龍吟,更接趙樹理回家。這個沁水赤子,走出沁水后,開創了一個文學流派。他有歐化的語言,有文學的天分,有自己的思考。可他始料不及的是,在萬馬齊喑的時代,才華是雙刃劍,劍出繁花,成名成家,劍出寒氣,生命飄零如秋葉。龍吟聲中,故鄉接回他,長眠在牛頭山的山坳中。三面環山,聽著自己寫出的上黨梆子《三關排宴》,含著熱淚,終于不用再擔驚受怕,不需漂泊了。他用生命和鮮血畫了一個圓,從故鄉出走,最終走回故鄉。可那龍吟聲,卻聲聲如悲鳴,喚來更多的人祭奠他……

山川、河流、大地、長空、村莊、文化與人,構成沁水幾千年的生態圖景,這是一個審美意義上的城郭。

順著一個個朝代的湮沒與再生,人不是過去的人,自然也不是那個自然。古老的先秦哲學探討天人合一,到了近代,工業文明卻對生態形成一定程度的損害。我們迷失于路途中,顛倒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可又是不可避免的生存困境,一點點敲打與警醒,我們又在慢慢掙脫迷失。

龍吟聲,聲聲不絕,這是對天地的叩問。人類不能忽略這龍吟之聲,要對發展與環境展開哲學思辨,回歸自然,與這世界和平共處。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也是文明的進步,這樣的過程總是在一次次劃破歷史蒼穹的瞬間閃爆中完成的,有時卻要用多少個世紀才能計量它的蹣跚之履。

南北朝詩人劉孝先在名篇《詠竹》中感嘆:誰能制長笛,當為吐龍吟。如今,制長笛吐龍吟者,大有人在,他們并不在意人們的贊揚或責難,埋頭苦干,如河流如先祖。這些人,包括沁水的人,對生態的反思和改造,激起了這個時代黃鐘大呂般的共鳴。此乃時代精神。

而龍吟長鳴于沁水上空之后,又奔波向南而去了,黃河還在等著它,一旦合流,便風行草偃,浩浩蕩蕩,天寬地闊,向著遠方之外的遠方。

水化龍,龍吟于世,是為《水龍吟》。


本文鏈接://xfhsw.com/article/culture/2022/01/1503.html
上一篇:臘八一碗粥 明年好兆頭
下一篇:同學情
相關圖集
相關文章
年畫曾是一道最美的風景
很多人對小時候過年的記憶依然清晰如昨。在我的印象里,過年是炸響的爆竹,是紅紅的對聯,是誘人的餃子,是長輩的壓歲錢,還有今天幾乎已經消失了的年畫。買畫貼畫看畫是我童年... 文化 2022-01-16 22:43:50
滿滿文史氣息的晉祠稻田書院
記得剛上班時,讀過張石山先生著的《神祖牌樓》,一晃已過了三十多年,忽見朋友圈發來晉祠稻田書院邀張石山先生義講的消息,急忙搭車前往。車上按圖索驥,翻看電子地圖,發現晉... 文化 2022-01-15 10:18:47
承載著文化的年畫 洋溢著濃濃的年味
前些天,一位友人在朋友圈里貼出一幅《鞭锏門神》的年畫圖片。秦瓊和尉遲恭,身披鎧甲,側身而立,執鞭執锏,威風盡顯。年畫畫面構圖飽滿、色彩濃烈、造型獨特,烘托著歡快熱鬧... 文化 2022-01-14 07:46:46
雪落窗前思流年
冬天是位不速之客,總在不經意間悄然而至,而白白的雪花是冬的信使,飄飄灑灑,書寫著靈動的詩篇,讓人感受到冬的雄渾和偉大。落雪的日子,我總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立于窗前,手捧... 文化 2022-01-13 08:51:34
冬天的記憶
那天,我從學校放學回家,一推開院門,驚奇地發現院子里搭滿了棉衣棉褲。粗粗的鐵絲繩上掛著棉衣棉褲,院東墻根的柴垛上擺放著棉衣棉褲,小平車上擺放著棉衣棉褲,這些棉衣棉褲... 文化 2022-01-13 08:45:22
江苏五分-彩神 百姓快3-通用APP 彩人间(浙江)集团有限公司 彩乐园(广东)集团有限公司 1分6合-通用APP 购彩中心-安全购彩 彩天下-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