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

推薦 新聞文化評論演藝院團文物特產鉤沉非遺汽車藝苑歷史娛樂畫家書法家旅游游記收藏美食
億點網 > 鉤沉 > 正文

麥子種了五千年 白面吃了兩千年

發布時間:2020-04-11 12:54  |  來源:山西晚報  |  作者:李雅麗
小麥應該是外來物種本土化最為成功的一種農作物,目前學界基本認同,小麥的故鄉在西亞、北非的新月沃土地區。所謂“新月沃土”是指西亞、北非地區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兩河流域以及附近一連串肥沃的土地,形似一彎新月,故稱“新月沃土”。位于這一地區的伊拉克北部曾發現了距今八千年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小麥。
  從遙遠的西亞來到中國的黃河流域,小麥遷徙的時間大概經歷了三千年,想想這真是漫長而艱辛的移民之路。從肥沃的地中海翻山越嶺來到中國的北方,溫暖濕潤的地中海氣候和這里干燥寒冷的氣候差別很大,努力適應氣候變化,讓自己艱難生存而又不失鋒芒,麥子這種植物孕育的精神讓它有資格得以擺上了中國人的祭壇。
  周代四時祭祀,夏祭時規定祭祀品便是小麥。《春秋說題辭》曰:“麥之為言殖也。寢生,觸凍而不息,精射刺直。故麥含芒,生且立也。”這是冬小麥具有的品質,所以周代制定祭祀祖先時把“麥”作為夏祭貢品,擺上了祭壇。
  麥子雖然千里跋涉來到神州大地,并且獲得了崇高的榮譽,但是距它走下神壇、進入千家萬戶的飯碗還差很遠。三千年前的周朝,即便就是王室成員,想吃饅頭、餅子、面條,那也是不可能的,至于說什么饸饹、剔尖、刀削面這種家常便飯就更想也不用想了。
  農業生產出現之前,人們的食物來源是狩獵和采摘,最初的烹飪方式也不過是“燒烤”,利用火而展開的各種方式的熟食加工。但是這種方式顯然不適合麥粒、米粒這類農作物。
  圍繞“吃”展開的發明創造推動著人類的文明,燒制陶器,利用陶罐等器皿將谷粒加水煮熟,大概就是最早的米飯。粒食在很長時間內是人們飲食的主要形態,對于稻米、黍米、粟米這類糧食作物,粒食的口感還是不錯的,即便舂米的水平尚且不如現在,但還是比較容易入口的,而小麥這種作物粒食的口感便實在是粗糲不堪,吃起來并不適口。人們對這種作物的接受程度并不是很高,種植積極性不高。這恐怕就跟這種東西還不是很好吃有直接關系,再加上小麥當時的產量并不高,讓幾千年來吃慣了小米飯、黍米飯的人們接受這種比較澀口的食物還是挺難的。在北方,唐宋以前的糧食作物始終以粟居首位。政府稅收也是粟,糧倉中貯藏的也大半是粟。只有不出產粟的地方,才準許繳納稻子和麥子,麥被稱為“雜種”或“雜稼”。唐代文獻中提到粟的次數也多于麥。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重視糧食生產是歷朝歷代的基本國策。天子每年春天也要在東門外鞭個春牛,扶個犁,以表達自己對農業生產的重視。麥子作為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自然也得到了統治階級的重視,政府推廣在麥子本土化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
  《禮記·月令》就有天子親自祈麥實,勸種麥的記載,其他作物沒有這樣的記載,可見對麥的重視。但是公元前11世紀就種植的麥子到千年之后的漢武帝末年,人們仍然沒有形成種麥的習慣。《漢書》曰:“武帝外事四夷,而民去本。”董仲舒上書曰:“《春秋》他谷不書,至於麥禾不成則書之。以此見圣人於五谷,最重宿麥。今關中俗不好種麥,愿陛下幸詔大司農,使關中民益種宿麥,無令后時。”漢武帝成天惦記著到處打仗,對于農事不重視,董仲舒建議他趕緊召集管農業的官員們,倡導及時趕種冬小麥。于是,一場關于小麥種植的推廣運動就在農業上轟轟烈烈開展了。一百年之后,漢成帝“遣輕車使者汜勝之督三輔種麥,而關中遂穰”。經過漢代的大力推廣,麥子在糧食供應中的地位顯著提高,麥子成為漢魏時期軍事行動的導向。比如曹操在選擇大本營和進攻目標時,都要考慮麥子的因素。曹操本人也非常重視麥子種植,當時正值戰亂,麥田常被兵馬所踐踏,曹操下令“士卒無敗麥,犯者死”,于是當軍隊要通過麥田時,“騎士皆下馬,付麥以相持”。有一次曹操自己的馬踏進了麥田,他以身作則,割發代刑。
  政治家們不僅倡導種麥、保護麥田,還親自種麥。唐玄宗曾親在皇家花園中種麥,還帶著太子一起去收割。他說:“遣人視田中稼,多不得實,故自種以觀之。”宋仁宗也好這口,在后苑建寶政殿,專門種麥子,前不久網絡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還將這段歷史搬上了熒幕。
  政令倡導、種植技術、水利發展都是麥子廣泛種植的促進條件,除去這些,有一樣東西的發明,才是讓麥子從粗糲之食到餐桌美味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石磨。
  “麥飯豆羹皆野人農夫之食耳”,麥子即便就是舂掉外面的那層皮,里面還有一層薄皮不容易蛻掉,粒食的小麥曾被稱為“麥飯”。石磨的出現讓麥粒變成了麥面,面粉才有機會成為爽滑適口的面條。
  石磨大約誕生于戰國時期,而普及使用則在漢代。目前見于考古學方面與此有關的發現,實用性漢代石磨的考古發現有: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石磨;山東濟南市出土的漢代石磨;山西襄汾縣漢代臨汾故城遺址出土的石磨,有學者根據與此石磨共同出土的鐵器形制判斷,這盤磨應該是西漢成帝時期的,恰與漢代大力推廣小麥種植處于同一時期。
  當有了磨,麥變成了面。麥子這種農作物便開啟了高光時刻,開啟了變化無窮的發展之路,山西有了面食之鄉的可能。
  在數以千計的山西面食中,有一種面食很有必要在此著重提及一下,因為這種面食暗含著麥子變為面粉的過程。
  山西省的石樓縣有一種叫食物叫“碨”,“碨”是一種形似石磨的蒸制的面食。上下兩層發面餅,中間夾著紅棗。面餅上端以中間為原點輻射出一條一條細痕,還裝飾了簡單的六瓣花葉,葉子中間點綴了一顆棗。這種造型跟花饃比起來,一點兒都不復雜,只是它的名字奇異,被賦予的意義也很特別。碨,一種加工面粉的工具。如今的詞典對這個字的解釋是:方言,石磨。其實,方言是曾經的古語。在不少唐詩中,碨出現的頻率還很高,那時不是方言,而是官話。石樓人的“碨”,特別像石磨磨面時的樣子,兩塊面餅像石磨的上下兩扇,夾在中間的紅棗,就像麥粒。這種造型的面食傳了一代又一代,已經無人能說清它的起源時間了。
  石樓縣是姜太公——姜尚的故鄉,這里是一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黃土高原上的小城,出土過大量國寶級的青銅器。商周時期,姜太公被封“齊”,是春秋齊國的發端。有學者認為甲骨文中的“齊”的樣子像禾麥剛剛吐穗,《說文解字》對齊的解釋也為:齊,禾麥吐穗,上平野,象形。山東有多處史前到西周時期的遺址曾出土過小麥遺存。
  小麥西來東漸,姜尚封地名“齊”,而如今的石樓又有一種名字古老的面食,這些之間有聯系嗎?已然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來明確這一切。不過,它的籽粒卻有了千變萬化的發展。
本文鏈接://xfhsw.com/article/ɡouchen/2020/04/1210.html
上一篇:祁縣是晉商“萬里茶道”的中樞
下一篇:白陘 太行山中的茶馬古道
相關圖集
相關文章
續范亭 革命者的情懷
續范亭(1893—1947),名培模,字范亭,號恕人,山西崞縣(今原平市)西社村(今屬定襄縣)人。續范亭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時,任革命軍山西遠征隊隊長... 鉤沉 2021-06-20 20:13:15
嘉康杰:培養愛國學生 播撒革命火種
生平簡介嘉康杰,又名嘉寄塵,生于1890年,1939年11月18日犧牲。運城市夏縣胡張鄉其毋村人,是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反袁斗爭和“五四”愛國運動。1927年加... 鉤沉 2021-05-14 18:35:55
在這里,平城點燃革命星火
近日,記者來到大同市北苑路北辰花園住宅小區附近,入眼是熙攘的車流和遍布周邊的商場、飯店,一派繁華城市的景象。小區內車來人往,一棟棟現代化的樓房鱗次櫛比,進出的居民臉... 鉤沉 2021-05-06 22:01:39
“鐘聲”與“留言”里的家國情懷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數據報告每天12名觀眾敲響13聲“和平大鐘”,每年很多參觀者留言書寫和平寄語,今年以來新征集2700余件(套)史料文物…&hel... 鉤沉 2020-12-16 22:44:07
樓陽生聽取臨汾市黃河板塊核心景區建設規劃匯報
樓陽生強調尊重自然道法自然敬畏自然高品質打造黃河旅游板塊核心景區林武出席12月11日,省委書記樓陽生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臨汾市黃河板塊核心景區建設規劃匯報。他強調,要... 鉤沉 2020-12-16 22:35:51
江苏五分-彩神 百姓快3-通用APP 彩人间(浙江)集团有限公司 彩乐园(广东)集团有限公司 1分6合-通用APP 购彩中心-安全购彩 彩天下-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