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

推薦 新聞文化評論演藝院團文物特產鉤沉非遺汽車藝苑歷史娛樂畫家書法家旅游游記收藏美食
億點網 > 鉤沉 > 正文

介休博物館的百年滄桑

發布時間:2020-07-07 21:16  |  來源:山西晚報  |  作者:呂國俊等
介休,南依太岳,北臨汾河,兩千多年的歷史,積淀孕育出這片沃土的毓秀鐘靈。
  這里是“三賢故里”,“三賢”即春秋時期割股奉君、功不言祿的介子推,東漢時期博通典籍、名震朝野的郭林宗和北宋時期出將入相五十載的文彥博;這里是“晉商故里”,曾有執當時金融之牛耳的皇商范家,商號遍布全國、財富顯赫的北辛武冀家和北賈侯家;這里還是“琉璃之鄉”,自唐代起就出現了建筑琉璃,琉璃燒造技藝源遠流長,傳承不衰……
  走進介休博物館,就走進了它厚重的歷史。
  一個縣級博物館,居然有近百年歷史
  你可能想不到,作為一家縣級博物館,介休博物館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近百年前。
  介休博物館的前身是介休教育圖書博物館,1921年創建。要知道,山西乃至中國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山西教育圖書博物館,才剛剛在1919年創建。
  介休教育圖書博物館最初設于介休文廟明倫堂,由知縣張賡麟于民國十年創設,抗戰開始后停辦,后于1955年組建了介休縣博物館。1966年,介休縣博物館與介休縣文化館、圖書館合并,統稱為介休縣文化館。1977年,重新恢復介休縣博物館,館址設在后土廟西側院內,成為兼有文物保護單位性質的綜合類博物館。1989年9月博物館開館,是晉中市最早對外開放的博物館。1992年,介休縣撤縣設市后,改為介休市博物館。2014年5月18日,新館在介休市東部的三賢廣場建成并正式對外免費開放,成為介休最具文化氣息的城市名片。
  新建成的介休博物館,西接三晉名樓祆神樓,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8858.3平方米。新館的外形構思,四周如城墻圍合的方城,四角突出如城角樓之城臺,傳統欞格式窗戶上加面積超大的攢尖頂,整體如古城墻巍然屹立,頂部若漢唐華宮氣宇軒昂。
  整個建筑共三層,介休博物館分別在一層和負一層陳展。館內現有藏品8408件,包括舊石器時代的動物化石、石核及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球,青銅時代石器、陶器,戰國陶器,宋金元明清時期的精美瓷器、青銅器、琉璃、書畫等。其中不乏精品,尤其是書畫作品,如鎮館之寶“明寧齋山水絹本畫軸”,為明太祖高皇帝玄孫朱成鈠所作,為存世兩幅中的最大一幅。另有《名家繪箑聯珠》書畫冊頁集,匯集了從明中葉到清道光二百余年間眾多名家的作品,為明清藝術中之珍品。
  作為一家縣級博物館,介休博物館不僅硬件條件突出,藏品種類也十分豐富,在山西縣市級博物館中處于領先地位。
  四大展廳里,寶器琉璃造像輝映丹青
  新館建成后,介休博物館結合地方特色和藏品特點,推出四個基本陳列,分別是“介休歷史人文展”“館藏精品文物展”“介休琉璃藝術展”和“介休窯古陶瓷藝術展”,全面展示介休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書畫、陶瓷、青銅,館藏精品有亮點
  介休始于遠古先秦,盛于唐宋,興于明清,有兩千多年的建城史。豐富的文物遺產、深厚的地域文化、名垂史冊的精英人物鑄就了介休的歷史和文明。“介休歷史人文展”展廳以展板的形式,介紹介休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石碑、歷史名人等內容。不過最精彩的,當數這個館的“館藏精品文物展”。
  這個展堪稱介休博物館的“最重量級”,匯集了介休市博物館的眾多精品文物,分為“丹青藝事”“泥土幻化”“雄奇寶器”三個小單元展廳。“丹青藝事”主要展示的是館藏精品書畫,包括“畫扇之鏡”“畫中真趣”兩個繪畫內容和“墨珠流韻”“翰墨珍拓”兩個書法內容。據了解,介休博物館的書畫藏品在全省的縣級博物館中檔次最高、數量最多,這是因為介休歷史上是“晉商故里”,比較富庶,喜歡古玩收藏的人也多,正因為如此,國內聞名的張蘭古玩城就誕生于此。
  介休博物館的書畫藏品很多都是出自官宦人家或大戶人家,其中個人捐贈的部分較多,從建館到現在,僅個人捐贈的書畫就有兩百余幅。館內展出最多的展品,就是由介休籍人士李德華先生捐贈的48幅明清名人書畫和24件竹簾繡品。
  這其實是一大組作品,它們原來在同一個圍屏上。該圍屏共分四組,每組六扇,可折疊,共二十四扇,每扇分三部分,上下為書畫框,中間為竹簾繡框。48幅書畫作品中,包括書法作品12幅、繪畫作品36幅,全部為絹地。書法作品有行書、楷書等,書畫則囊括了山水、花鳥、人物、墨筆、青綠、淺絳工筆、寫意畫等。這些書畫作品均出自西泠名家之手。“泥土幻化”是介休博物館的館藏陶瓷器展,分為“陶器神韻”“釉色滿韻”“紫砂風韻”三個內容,從該館歷年館際交流、民間征集、考古發掘、社會捐贈、司法機關移交等渠道獲得的陶器、瓷器、紫砂器中,遴選出一批代表性展品進行展示。其中,有介休市南垣山戰國古墓群發掘出土的不同器型的灰陶器,有歷史悠久的介休洪山窯陶瓷,還有龍泉窯、廣窯、鈞窯、石灣窯等其它窯口的瓷器以及民國時期的一些紫砂作品,雖然總體數量不多,但門類比較齊全,時代涵蓋了從周朝到民國各個時期,且都是精品。能夠將如此多的全國各地的瓷器匯集一處,也從側面反映了歷史上介休與各地的文化交流比較頻繁。“雄奇寶器”展示的是館藏青銅器,從“青銅造像”“青銅拾遺”“以銅為鏡”和“藏禮于器”四個方面,展示了古代燦爛的青銅藝術和古代工匠們高超精湛的技藝。展品主要集中在一層展廳的中心區域,藏品時間跨度從商周到明清,種類繁多。尤其是一批明清青銅造像,一字排開,諸佛諸菩薩或莊嚴,或微笑,蔚為大觀。
  介休窯燒造千年,為北方瓷窯罕見
  介休窯,山西著名瓷窯,亦稱洪山窯,以位于介休市洪山鎮洪山村為中心,是山西乃至北方地區一處歷史悠久的古瓷窯場。窯址區有廟,叫源神廟,因洪山泉源而建。廟內有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源神碑》載:北宋至道三年(997)重建源神廟之前,廟之北就有奉祀陶器之鼻祖太上老君的窯神廟。“丹爐炊頻,洙風扇炪,高士云集,興舡頻屆,陶剪翠殊,名彰萬載”的記載表明,北宋真宗時期洪山窯燒瓷很興旺,且產量很大,因此官府在洪山鎮設官收稅,而且派過兩任稅務官,此碑碑陰題名“瓷窯稅務任韜”“前瓷窯稅務武忠”,充分說明這一點。從碑文記載和出土器物來看,介休窯陶瓷應出現于宋朝和五代十國之前,歷經宋、金、元、明、清,燒造時間之長,在北方瓷窯中少見。“介休窯古陶瓷藝術展”展廳位于介休博物館的地下一層,展示了介休窯的考古和發掘概況:1957年發現洪山古瓷窯遺址;1978年古陶瓷專家馮先銘考察洪山瓷窯遺址;1991年陜西省考古所試掘探方一個,此探方地層和器物反映時代為金代;2002年,中國古陶瓷學會山西陶瓷研討會與會近百名陶瓷學專家對其進行了實地調查。同時,還展出了宋、金時期介休窯古陶瓷70余件。所展示的陶瓷以洪山窯為主,與介休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風俗習慣息息相關,客觀地反映了介休古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民眾生活的一個側面。
  琉璃流光溢彩,如同彩虹落人間
  如果說山西是中國古代建筑寶庫的話,那么介休就是建筑琉璃藝術的寶庫。介休燒造琉璃技藝源遠流長,相承不衰,代有佳作。千年風霜后,保存數量之多、種類之繁、質量之精、藝術之美,世所罕見。
  一走進“介休琉璃藝術展”的展廳,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座精美的仿古建筑,一面仿造的是后土廟戲臺的影壁,中間是琉璃壁心,另一面依據中國的古建筑形制建了一座歇山式的屋頂,站在跟前,屋頂上各式各樣的琉璃構件一覽無余,可近距離地感受琉璃藝術之美。該展廳的展品多為介休后土廟、五岳廟、城隍廟等建筑在修繕中替換下來的一些建筑殘件。雖是殘件,但依然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其中一件明代的黃綠藍釉琉璃螭吻,原來是介休市洪山鎮石屯村源神廟正殿屋頂脊飾,高約兩米,重達一噸,代表著明代介休琉璃工藝和藝術的最高水平。
  琉璃作為一種建筑材料,起源于北魏。大約自唐代起,廣泛應用于建筑裝飾。介休琉璃盛燒于明清時期,沈陽故宮和盛京三陵的琉璃就是由山西介休侯氏家族燒造而成。此外介休市域內后土廟、五岳廟、城隍廟等琉璃建筑群也都燒制于此時期。其中,后土廟還被稱為“琉璃藝術博物館”。
  在展廳的一角,有一塊發掘出土于介休洪山的唐貞元十一年(795年)“法興寺碑”,充分彰顯出介休琉璃技藝傳承的歷史地位。碑文記載:“神峰北,地一所:東至大煙頭,南自至,西至琉璃寺,北至石佛腳。”這說明介休唐代時即有“琉璃寺”,建筑琉璃已經出現。背面為北漢天會十四年(970年)《洪山寺重修佛殿記》,其中“椽輔玳瑁,瓦甃琉璃”的記載,明確表明公元970年時介休已有鋪設琉璃瓦的建筑。
  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為弘揚介休悠久的歷史文化,增加博物館的吸引力,介休博物館不斷推出豐富多彩的臨時展覽,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新館開館六年來,先后舉辦了各類臨時展覽46個,包括《介休市收藏協會會員展》《文壽齊頤——慶祝張頷先生九七華誕作品展》《傅山書法拓本展》《匯聚歷史留存記憶——介休博物館歷年捐贈文物展》《介休印跡——我們的生活展》等等。
  此外,為充分發揮博物館服務社會的功能,拓寬與社會溝通和交流的渠道,每年的寒暑假和節假日,介休博物館還會以該館常規展覽為資源,策劃組織不同主題的社會教育活動。2015年至今,共開展了“家鄉瑰寶——介休洪山窯”“觸摸歷史做銅鏡”“匠心營造斗拱飛檐”“趣味墨拓”“流光溢彩話琉璃”“文明之光——活字印刷體驗”“古錢孔方留墨影——古幣拓印體驗”“舞臺劇《忠君魂》”等60多項社教活動,開展活動240多場。
  自2016年起,介休博物館還推出了一系列文化宣傳活動,通過展示介休歷史人文展板、講解重點文物展品、發放宣傳冊頁等方式,走進軍營、學校、社區、企業、農村、機關,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還舉辦了“小小講解員”少兒志愿講解活動,讓更多市民了解博物館、認識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晉地寶藏·介休博物館地圖
  “介休”之名,因春秋時介子推隱居于縣境綿山而得名。介休建城史有2600多年,除了出過介子推,還因東漢名士郭林宗、北宋名相文彥博而被譽為“三賢故里,寒食源地”。介休還被譽為“琉璃之鄉”,唐代即有燒制,發展到明清以后,琉璃品種繁多,光亮如鏡、色艷久鮮、堅固耐久,為許多宮殿、陵寢、寺院、廟宇、寶塔等重要建筑所采用。
  今天,我們就從介休博物館出發,開啟我們的人文和華彩之旅。引領我們的,依然是山西文博達人閆鑫。
  1、琉光溢彩(2天)
  千百年前,生活在三晉大地的先民用故鄉的熱土和多彩的釉料,以爐火純青的技術和非凡的智慧與創造力,培育出了神秘多姿的琉璃文化。唐代時,介休洪山一帶已出現琉璃燒制技藝,琉璃制品用于“琉璃寺”建筑上。迄今,介休仍保存多處飾有琉璃的早期古建筑。發展至明清之際,山西多地形成燒制琉璃的世家。世界琉璃精品在中國,中國琉璃精品在明朝,明朝琉璃精品皆出自山西,這種從火中、匠人手中、歲月中涅槃出來的琉璃藝術,至此在國內外大放異彩。
  介休博物館——介休后土廟(琉璃藝術的集大成者)——介休空王佛碑(全國唯一琉璃碑)——介休太和巖牌坊(全國罕見的純琉璃牌坊)——太谷凈信寺(保留完整的琉璃寺院,戲臺最為壯觀)——平遙市樓(用琉璃鋪就的屋頂,喜字造型)——汾陽太符觀(精美的琉璃團龍)
  2、千年窯火(5天)
  以早期的黏土陶到唐宋炻器,歷經唐、宋、遼、金,山西本地制瓷業窯口遍及晉中、晉南、雁北、晉東南各地。從南到北,“介休窯”,“平陽窯”“霍州窯”“河津窯”“平定窯”“渾源窯”“懷仁窯”等諸窯次第綻放,于文獻記載的山西就有30多個縣燒過瓷器。山西作為宋元時期北方重要的瓷器產地,其產品樸實粗獷,獨具風韻,尤其以“介休窯”“霍州窯”“河津窯”等窯口的白瓷最為精美,一度形成了以黃河為界的“南青北白”局面。
  介休博物館琉璃展廳——介休洪山窯遺址(北方名窯,唐代九大名窯之一)——交城窯(少見的橘紅色儲彩彩繪,唐代瓷窯遺址)——山西博物院(收藏北朝至明清瓷器,集山西各地方窯口瓷器之大成)——太原孟家井窯(明代官方燒制琉璃器的窯場)——盂縣古瓷窯遺址(中國古代十二名窯之一)——臨汾霍州窯遺址(以燒制白釉細瓷為主)——臨汾平陽窯遺址(裝飾技法豐富多樣,獨具風格的黑釉瓷器,珍貴的油滴釉碗極為罕見)——河津窯(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為研究宋金時期山西瓷窯的制瓷流程、燒窯技術、裝燒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3、古堡滄桑(3天)
  山西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曾興建過大量有著軍事防御功能的城堡。即使看似外觀尋常的村落,也有不少具有防御功能。山西晉中一帶保存有很多古堡式村落,其中甚至還有大型地道等防御設施,在全國極為少見。明清時期,晉中一帶是山西乃至全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建筑修造中非常重視防護功能。現存的部分古堡式村落規模宏大、建筑精美、設計巧妙,是古代軍事防御的活化石。
  介休博物館——靈石夏門古堡(富商豪宅,臨水而建,選址巧妙)——靈石王家大院(堡壘式建筑的代表作)——介休張壁古堡(有唐代地道建筑,獨一無二)——平遙段村古民居(精美的防御式建筑)——平遙梁村(保留了完整的堡壘式圍墻的古村落)——太原店頭古村落(石頭堡壘建筑)——榆次后溝古村落(錯落有致的窯洞式建筑)
  館長推薦:鎮館之寶
  名人書畫、精品陶瓷、青銅重器、特色窯址、琉璃藝術……介休市博物館雖然是一個縣級博物館,但展覽內容之豐富、藏品之精到,每每令人眼前一亮。不少文物精品,放到省市博物館都不遑多讓。接下來,由介休博物館館長秦明為大家推薦該館的鎮館之寶。
  五大鎮館之寶,每一件都不俗
  介休博物館的書畫藏品非常有特色,因此首先介紹的兩件鎮館之寶均為書畫作品。
  第一件是明寧齋山水絹本畫軸,墨筆設色絹本,立軸,縱232厘米、橫126厘米。畫面描繪的是幾位高士山林雅集的場景,傳達出一種閑適安寧、超凡脫俗的繪畫意境。整幅作品構圖飽滿,氣勢雄渾,意境深遠,畫法則集諸家之長。畫面左上角落款只署“寧齋”二字,下方鈐兩方印章。寧齋其人,畫史所不載。據考,寧齋為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玄孫、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簡王朱桂的曾孫、第二代靈丘王朱仕□的庶長子朱成鈠。他生于天順元年(1457年),弘治七年(1494年)襲封靈丘王,十年(1497年)薨,謚莊和,葬于絳州西十五里處。有明一代,宗室成員中長于書畫者頗多。目前所知,僅存于介休市博物館和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明朱成鈠的兩幅作品,在明代宗室書畫中應屬創作水平較高的作品。由于尺幅太大,介休博物館空間有限,該作品一直被收藏在文物庫房內。
  第二件是清紀昌匯輯的《名家繪箑聯珠》書畫冊頁集。古代的扇面書畫流傳到現在的已是鳳毛麟角,這件藏品應為明清藝術中之珍品。從所能考證出的作者生活年代看,這冊扇面匯集了從明中葉到清道光二百余年的這樣一個時間跨度的名家作品,其中有政壇的風云人物,如丁紹軾、王杰,有宮廷畫師,如鄒一桂以及書畫名家、社會名流之作共二十二幅。
  介休是中國琉璃之鄉,自然少不了琉璃藏品。第三件鎮館之寶就是琉璃藝術展廳的明代黃綠藍釉琉璃鴟吻,此鴟吻高約兩米,重達一噸,原為介休市洪山鎮石屯村源神廟正殿屋頂脊飾。吻部張口吞脊,后部塑有背獸,尾自然向上盤曲,爪向前伸,紅泥作胎,龍口及鰭尾施藍綠釉,鱗片用金黃釉,釉面雖有剝落,但依然色澤晶瑩,釉料渾厚,代表了明代介休琉璃工藝和藝術的最高水平,體現出介休工匠精湛的琉璃技藝。這種靈活多變,明快活潑的色調與造型顯著區別于以北京故宮琉璃為代表的官式琉璃,呈現出更多地方化、民間化的特征。
  第四件鎮館之寶,是一尊明代的鎏金釋迦牟尼銅坐像,此像高50厘米,佛像頭頂發光肉髻,放射形旋髮排列整齊,面相渾圓,寬額豐頤,眉間施白毫,雙眼微下視,直鼻方口,雙耳弧線下垂,神態慈悲安詳。頸施三道弦紋,袒露右肩,袈裟緊貼全身。袈裟程式化地垂落于蓮座之上,邊緣鏨刻細密的卷草紋及纏枝花紋等紋飾,繁復華美,鏨刻細膩精巧,技藝高超。佛左手結禪定印置于腳踝處,右手施觸地印,結跏趺坐于仰覆蓮臺上,蓮瓣疏朗且飽滿,典雅清新。整體體態穩健厚實,均勻適中,尤其在勇健魁梧的氣宇中隱顯著無限靜謐的威嚴之勢,令人心境清涼。
  第五件鎮館之寶,是西周蕉葉紋扉棱銅爵。這件爵出土于介休東歡村,圓腹,腹部飾蕉葉紋,一側的口部前端有流(即倒酒的流槽),后部有尖狀尾,流與口之間有立柱,腹部一旁有鋬,下有三個錐狀長足。青銅爵造型獨特奇巧,是中國古酒具的形象大使。與一般常見的青銅爵所不同的是,這件爵非常精致也非常小巧,在國內并不多見。
本文鏈接://xfhsw.com/article/ɡouchen/2020/07/1224.html
上一篇:“我是寶劍、我是火花”的革命情懷
下一篇:晉醫楊家:以時間為武器方可無敵天下
相關圖集
相關文章
續范亭 革命者的情懷
續范亭(1893—1947),名培模,字范亭,號恕人,山西崞縣(今原平市)西社村(今屬定襄縣)人。續范亭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時,任革命軍山西遠征隊隊長... 鉤沉 2021-06-20 20:13:15
嘉康杰:培養愛國學生 播撒革命火種
生平簡介嘉康杰,又名嘉寄塵,生于1890年,1939年11月18日犧牲。運城市夏縣胡張鄉其毋村人,是著名的教育家、革命家。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反袁斗爭和“五四”愛國運動。1927年加... 鉤沉 2021-05-14 18:35:55
在這里,平城點燃革命星火
近日,記者來到大同市北苑路北辰花園住宅小區附近,入眼是熙攘的車流和遍布周邊的商場、飯店,一派繁華城市的景象。小區內車來人往,一棟棟現代化的樓房鱗次櫛比,進出的居民臉... 鉤沉 2021-05-06 22:01:39
“鐘聲”與“留言”里的家國情懷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數據報告每天12名觀眾敲響13聲“和平大鐘”,每年很多參觀者留言書寫和平寄語,今年以來新征集2700余件(套)史料文物…&hel... 鉤沉 2020-12-16 22:44:07
樓陽生聽取臨汾市黃河板塊核心景區建設規劃匯報
樓陽生強調尊重自然道法自然敬畏自然高品質打造黃河旅游板塊核心景區林武出席12月11日,省委書記樓陽生主持召開專題會議,聽取臨汾市黃河板塊核心景區建設規劃匯報。他強調,要... 鉤沉 2020-12-16 22:35:51
江苏五分-彩神 百姓快3-通用APP 彩人间(浙江)集团有限公司 彩乐园(广东)集团有限公司 1分6合-通用APP 购彩中心-安全购彩 彩天下-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