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

推薦 新聞文化評論演藝院團文物特產鉤沉非遺汽車藝苑歷史娛樂畫家書法家旅游游記收藏美食
億點網 > 文化 > 正文

根祖乳泉在窘境中流淌滯緩

發布時間:2019-06-13 22:10  |  來源:億點網  |  作者:邢兆遠
  ——對山西省吉縣人祖山文化生存狀況的調查與思考
 
    “神奇、神秘、神圣的人祖山,偎依著黃河,擁抱著黃土,為孕育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搖籃”,一位學者站在位于山西省吉縣的人祖山之巔如此贊嘆。如今,人祖山神秘的面紗已被掀起,專家、學者歷時近四十載,從河谷山脊、廟宇古寺、洞穴祭臺、石器陶片、巖畫人骨、傳說神話中,探究證實這里為“中華文明主根系之根所在”。
 
      擁抱人祖山會感受到“中華之根”的溫熱,吸允到汩汩流淌的“人祖文化”之乳泉。可惜的是,目前“人祖山文化”正經受“世俗亂象”的困擾:對文化基因的冷漠,體制機制的弊端,浮躁氛圍的纏繞,紛繁爭議的喧鬧……使這座神圣之山陷入寂寥的窘境。
 
奧秘破解,浮躁之塵霧依然不散
   
      位于黃河中游的人祖山,面積20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772.4米,山勢雄偉,風景瑰麗,植物群落豐富。據統計,山中廟宇約200余處,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媧皇宮”和“伏羲皇帝正廟”。自古以來,這里是國內唯一享譽“人祖山”名字的山脈,是因女媧和伏羲而得名的。
   
      據史料記載,萬年前地球氣候變暖 ,冰川大面積融化,導致洪水泛濫,淹沒了海拔千米以下的陸地。當時生活在柿子灘一帶的人類部落,因躲避洪水而登上了千米以上的人祖山,聚集于水獺坪、造化坪及附近地帶求生。
 
      生活環境劇變,先民部落改變流動覓食的生存方式而定居下來,由采集植物果實到種植植物進行生產,由隨殺隨吃獸類到圈養獸類,從“雜交亂婚”、“走婚制”到“對偶婚姻”,并逐漸認識到方位 、四象(東南西北)、晝夜冷暖 、季節更替;面對人類不可抗拒的自然威力,及族人不斷生老病死現象,產生出敬畏與恐懼心理,便以意念來禮拜與祭祀祖先和上帝。
 
      考古學家蘇秉琦在《中華文明起源新探》一書中指出:“在中華大地文明的火花中,這里是升起最早最光亮的地帶,是中華文化總根系中最重要的直根系”。數千年來,女媧和伏羲一直是中華兒女崇拜的始祖,在源遠流長的口頭傳說和浩如煙海的典籍中,始終是以神的形象出現。直到上世紀80年代,專家、學者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女媧是人,不是神”的論斷。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孟繁仁說,我國的女媧文化研究已形成共識,歷史上確實存在過女媧,即在原始社會里某些母系氏族里的女首領。
 
      這并非空穴來風。上世紀80年代考古學者發現了位于人祖山南麓的“柿子灘古人類文化遺址群 ”,以歷史最悠久、面積最大、堆積最厚、內涵最豐富的原地埋藏震動了考古界。2000年,對遺址進行了大規模拉網式調查和定量階梯式深度發掘,發現了史前多個層面的古人類活動遺存。2011年,考古專家對人祖山媧皇宮內外的坍塌堆積物進行了過篩查考,發現了人骨17塊,以及多塊動物骨頭和三塊木函殘片,即送北京大學文博學院作C14年代測定,測定結果顯示人骨為距今6280年,既女媧、伏羲生活的年代。學者王增永考證,皇帝始為女祖,史前母系社會的首領女媧被公認為“皇帝”既“媧皇”,也就是說“皇帝”稱號最早是指女媧先祖。
 
     萬古之謎被揭開:女媧、伏羲是人不是神。2012年,人祖山“驚現女媧遺骨”的新聞,震驚了海內外,頓時風波驟起,引起輿論一片嘩然,驚異、懷疑、質問、譏諷之聲鋪天蓋地而來。否定者居多,認為“史前文明”沒有文字記載,中國上古史一般只從商代講起,商代以前只是傳說而非信史。多數權威專家、學者的回答是,沒有文字為載體的史前文化,是通過古人遺留下的巖畫巖刻 、圖案符號 、出土文物 、祭祀儀式和口口相傳的形式流傳到今天的,傳說不等于神話,傳說是口傳的歷史。
 
      時至今日,對于“根祖文化”,“疑古派”沒有將它排斥掉,而考古學、歷史學、文化學又沒有真正將其體系構建起來。而權威部門的引導又缺位,造成人們的模糊認識,導致眾多人將信將疑。眾多專家、學者們強調,女媧、伏羲代表一個時代,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出現若干個女媧、伏羲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而作為“文化主根系”上的人祖山女媧作為人祖的地位難以動搖。
 
價值顯現,寂寞之境況改變遲緩
   
      被歷史煙塵深埋的人祖圣山,已顯現出真實面貌。考古發掘出的石磨盤、磨石和石磨棒,還有細石器、造火工具,以及殘存的植物淀粉等眾多遺跡證實,女媧、伏羲時代的人類已開始了“墾田地,種桑谷”的生產活動,對野生植物的果實采集后,除食用外再進行人工種植。同時,出土的石簇、矛頭、細石頁、連接木桿等復合工具等,證實他們開始“事狩獵,養畜禽”,對獵來的動物進行人工飼養繁殖。專家們說。這亮起的農耕文明的曙光,證實人祖山是中國農耕文明的起源地。
 
      農耕文化和定居生活促進婚姻形式的進步。在人祖山一帶,依然留存著描述生殖文化的巖畫,問天成婚的“穿線梁”、“滾磨溝”和“煙和崖”,成婚居住的“人祖洞房”等遺跡。伴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先人們也不斷增長智慧與能力,孕育出婚育文明。學者孟凡仁說,人類初年的異性之間的婚配、交媾沒有任何約束,處于“雜交亂婚”階段。后來逐漸發現部族人丁繁衍不盛、嬰兒存活率低皆源自“亂婚” ,便避開族內人通婚(即血緣婚)推行族外婚。經過數百年,這一帶的部族人丁興旺,逐漸強盛起來,這無疑是人類發展史上第一次婚性變革。此后又經歷數百年,當東北方的東夷人遷徙南下,其中一支部族來到人祖山,經過彼此融合,又將“族外婚”推進到“族外對偶婚”,繼而發展到“族外專偶婚”這一現代婚姻的雛形,開創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形成了人類第一批具有現代意義的家庭,使人類邁進了婚育文明的門檻。
 
      在山頂媧皇宮前的“補天臺”、北房村的北斗七星廟等地方,先人們留下了立竿測影、觀天測斗、構想歷法,確定方位,劃分四季,確定農時、創立八卦等活動的眾多遺跡。從中專家、學者研究發現,在生活與勞作中,居住在人祖山的先人逐步認識到太陽、月亮和星斗的位置變化與地上的氣候轉換,而農作物的種植、生長與收獲又與氣候的變換有關。他們便開始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浩瀚的天空,進行連續不斷的觀察與測定,從立桿測日中發現了時間與節令的輪回規律,從北斗七星與南斗六星的位置變化中發現了冷暖節氣與陽光雨水同農耕、畜養的密切關系,發明了暗含天象與歷法元素的先天八卦,從而斷定人祖山是中華天文歷法文明的發源地。
 
      拜天臺、祭器殘存……人祖山留下眾多人類祭祀遺跡。專家、學者們穿越時空進行梳理探究認為,在人類的幼年時代,思維尚欠發達,認知能力低,他們對大自然以及諸多自然現象無法進行解釋,對人自身的生老病死、幻覺夢境也難以理解,認為這一切是受冥冥中某種神奇力量的控制。對自然和本身的幼稚猜想,導致了神靈觀念的產生。為了悼念逝者、趨吉避兇,他們向神靈和先祖頂禮膜拜,于是祭祀行為便應運而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祭祀對象、祭祀時間、祭祀地點、祭祀用品及處理、祭祀儀程等加以“固化”,便形成祭祀文化。在傳承演變中祭祀活動成為遠古人祖山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他們共同的信仰與精神寄托,成為子子孫孫傳遞不斷的傳統,也使人祖山成為中華祭祀文明的本源地。
 
      因此說,人祖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脈,由婚育文明、農耕文明、天文歷法文明、祭祀文明構成的“人祖山文化”,內涵極為豐富,其中先導探索、堅韌追求、頑強拼搏、寬厚仁和的精神,為當今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范本。然而在當今社會浮躁煙塵中,在對傳統文化的漠視中,在世俗不斷地庸俗化中,人祖文化依然藏在深處,知者不眾,顯得寂寞冷落,正所謂“門前冷落車馬稀”。
 
根治弊端,政府之引導形成合力
 
      近年來,當地聘請了考古、歷史、文博、文化、園林等領域的權威專家組成顧問委員會,成立了全國性的中華人祖文化研究會,專題研究與開發人祖文化。依照原貌修復了人祖廟中的媧皇宮、伏羲皇帝正廟、玄武大帝廟,建造了由窯洞組成的忘憂山莊,在蜿蜒山澗中開挖出碧水蕩漾的琴、瑟、笙湖;在山間架起了“七彩鵲橋”……為此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這些努力收效甚微,人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依然處于滯緩狀態。
 
      以全社會視閾審視當前的“人祖山境遇”,不難發現浮躁社會心態在纏繞,淺薄意識對根祖文化持冷漠態度。在筆者調研中發現,不少人思想混亂,心理失重,對文化的需求只滿足于淺薄庸俗的感官刺激,所以對文化的“根”與“本”視而不見;不少人膚淺地認為,“根祖文化”不過是形而上、虛而玄、泛而空,離自己太遙遠。有的人認為,文化不過是經濟的附屬、產業的點綴、甚至是財政的包袱,從而看不見根祖文化對當代人的感化、陶冶、激勵、鼓舞的作用。在富有文化內涵的民族特有的節日中,如“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只是圖熱鬧,引來所謂的“圣誕節”、“萬圣節”等西方節日卻在流行起來。在游覽觀光時,很少有人以文化視角去觀照人祖山的人文與自然景觀,認識不到“人祖精神”對當今經濟社會發展會起到引領、推動的意義……凡此種種,人祖山自然會受到冷遇。
 
      急功近利的心態引發人們對物質的占有欲望,從市場競爭延展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只顧眼前利益,把名人遺址當作“搖錢樹”。基于此,文化遺產爭奪在各地硝煙四起。黃帝、炎帝、舜帝、大禹故、莊子、墨子、牛郎織女等故里之爭,此起彼伏。對女媧、伏羲故里的爭奪戰也相繼在各地燃起,各地動員方方面面的力量,政府、學界、商家推波助瀾,“羊群意識”使社會各界紛紛參與。社會學權威人士認為,若是以功利為目的演變為一場經濟效益的“爭奪戰”,置膜拜祖先、傳承文明而不顧,是對歷史的傷害,對文化的褻瀆,也是地方政府形象的自損。如何治理這種亂象,需要政府發揮良性引導作用,由權威的學術機構去認證確認,媒體進行強勢傳播,在全社會形成氛圍,從而引導民眾喚醒“文化自覺”。但是目前,缺少科學規范的“體制機制架構”,致使“認證與引導”缺位。正因如此,作為““華夏文明之主根系所在”的人祖山自然陷入尷尬,其傳播與開發也會遭遇來自各方面的干擾。
 
      目前,人祖文化的研究與開發,大多是屬于民間行為,推力微弱。各界有識之士懇請,各級政府要關心支持人祖文化的研究與開發,組建權威課題小組,邀請各方面的權威專家,共同研究人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設計科學的開發和宣傳路徑。同時,依靠政府的引導力和推動力,著力破解關鍵難題,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全社會共同參與形成合力,喚醒人們的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使根祖文化的乳泉在當代流淌出蓬勃生機的旺盛活力。
本文鏈接://xfhsw.com/article/culture/2019/06/555.html
上一篇:?人祖山賦
下一篇:追夢人祖山
相關圖集
相關文章
同學情
老同學王鋼印因事自晉來京,我正好也在京,京中老同學吳獻斌約我倆去游清東陵,并打電話問天津楊巨平同學歸國否,聽說回來了,就決定從遵化去看他。車一上路,我不知怎么就想起... 文化 2022-01-02 21:56:01
家鄉臘月的味道
桌上的日歷像風吹似的呼呼呼365頁就掀到頭。這不又進入臘月,每當此刻,我就想起家鄉臘月的味道。我的家鄉在山西的最南邊,西傍黃河古稱河東。是舜帝、禹王的故里;忠、勇、仁、... 文化 2022-01-02 20:13:47
又見忻州古城
2021年12月11日,大雪節氣后的第四天。上午10時,我隨太原中學教師忻州古城文化考察團來到忻州古城文化考察。這個季節的北方城市—忻州,已經是挺冷了,但是大家熱情高漲,全然不... 文化 2022-01-01 21:20:28
好好過端午
今天端午。夏雨洗過的傍晚,粽葉分外香,香在鼻尖,甜在舌尖。端午不游山不玩水,再不多吃幾個粽子,就是辜負了節日的美意!每逢端午祭屈原,總有幾分悲壯凄美,兩千多年依然絲... 文化 2021-06-14 21:07:16
史記 袁隆平列傳
袁公隆平者,九江柴桑人也,庚午(1930)年生北平。當隆平之生也,國家擾攘,四海不寧,其明年,日寇拔奉天,旋陷三省,兵鋒直指燕薊。隆平因從父母南渡,過黃淮,穿長江,憩于江... 文化 2021-05-25 22:40:51
江苏五分-彩神 百姓快3-通用APP 彩人间(浙江)集团有限公司 彩乐园(广东)集团有限公司 1分6合-通用APP 购彩中心-安全购彩 彩天下-彩神